从日俄战争到苏联出兵东北3
2022-04-24 20:05:37
  • 0
  • 0
  • 0

       当时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对日、俄关系上,基本采取了联俄的方针,清政府觉得日本野心太大,处处提防日本,但清政府在整个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仍凭两国在中国东北交战。这是一场在中国领土上的帝国主义战争,但是清政府保持中立的态度对当时日渐衰弱的清政府是个莫大的讽刺。俄国积极在朝鲜扶植亲俄势力,力图取代日本在朝鲜的地位,这让在甲午战争中获取朝鲜半岛统治权的日本很不爽。俄国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使得日俄二国矛盾尖锐起来。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后,实力大涨,对中国东北蠢蠢欲动,而想占有中国东北的话,朝鲜作为跳板是必须的,所以日本朝野已经将俄国视最大的假想敌,甚至于发生俄国沙皇访问日本被日本浪人削去一块头皮的恶性事件。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在“卧薪尝胆”的军国主义口号下,日本进行了以扩军备战为中心的“甲午战后经营”,准备对俄一战而称霸远东,实现其“大陆政策”。经过十年的发展,十年的准备,日本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国营军需工业显著提高。海陆军备扩张巨大,一跃成为远东军事强国,为进行对俄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

       此外,英国和日本出于各自在远东的利益组成了英日同盟。俄国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急剧扩张,也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忧虑,比如英国、美国、法国,甚至于德国,德国的山东离开东北很近,德国生怕自己在山东的利益受到影响。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俄国出兵满洲,并企图独霸满洲,使远东国际矛盾也急剧恶化,英日之间迅速接近。“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扩张打破了列强在这一地区的均势,特别是俄国推行的军事性独占政策引起了英国、日本和美国的不满。1902年1月30日,日本与英国正式签订盟约,同时美国也同情日本,支持日本完全控制朝鲜,并期望日本来阻止俄国人在中国东北的扩张,因此英美都在国际舆论以及资金上给予了日本很多帮助。

       在英日结盟的形势下,法国不会为了俄国的利益而与英国交战,德俄之间本来就存在复杂的矛盾,同样不会为俄作战;美国在“门户开放”的口号下,要求中国东北对各国开放,自然不愿意看到俄国独占满洲的局面。这样,在即将爆发的战争面前,俄国陷入了孤立的境地。在这样有力的国际形势背景下,东北的利益促使日本政府下定了开战的决心。从以后的日本在东北所做的事情来看,日本早已把东北作为日本在东亚进行军事扩张的战略基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